中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專場集征中
王伯群致王毓祥信札
1944年寫本
1通4頁
14.8×25.7 cm
1944年冬,日軍進犯黔南,大夏三遷赤水。王伯群校長因遷校勞累成疾,于同年12月逝世于重慶。孫科在重慶召開校董會,推選貴州省教育廳長歐元懷為校長,王毓祥為副校長。
Lot4531
王伯群致王毓祥信札
近現代寫本
1通3頁
14.8×25.7 cm
1945年日本投降,大夏師生同赤水民眾歡欣鼓舞,舉行提燈火炬游行,歡慶勝利。次年,大夏師生遷回上海。1951年,以大夏大學、光華大學為基礎,同時調進圣約翰大學、復旦大學、同濟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的部分系科,在大夏大學原址上誕生了華東師范大學。
Lot4532
王伯群致王毓祥信札
近現代寫本
1通3頁
18.3×24 cm
歷代藏書家皆以搜求宋元版為樂事,然近代以來,宋元舊本大多歸之公藏,搜儲不易。明代嘉靖萬歷刻本作為承前啟后的版刻珍品,上接宋元古本之余緒,下開明末清初版刻之先河,近代以來為藏書家所寶。
Lot4829
(南朝陳)徐陵 輯 李書勛 舊藏
玉臺新詠 十卷
明崇禎六年(1633)趙均小宛堂覆宋刻本
1箱2冊
14×21 cm
鈐印:臣昀之印、曉嵐、翰林院印、李書勛印、右塵鑒藏
題識:
1、佇立吐高吟,舒憤訴穹蒼。
2、皇孫死,燕啄矢。
著錄:
1、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》集部總集類第1568頁。
2、《中國古籍善本總目》集部總集類第1721頁。
是書系南朝徐陵所編詩歌總集,上自漢魏,下迄梁代,是繼《詩經》《楚辭》之后中國古代第三部詩歌總集,也是六朝僅存兩部詩集之一。該書版本眾多,現存最早刻本為明刻,而在明刻本中,又以寒山趙均小宛堂本則聲名最著。小字精雕,刻印雅飭,保存宋本面目,前人多以宋槧視之,在傳世諸本中號為精善。
該書甫一問世,即受到學者和藏書家珍視。莫友芝稱:“最佳,他本皆不足道也。”傅增湘評價:“一掃歷來之蕪穢,且寫刻精雅,楮墨明湛,當世推為佳槧”。清康熙間趙氏原版毀失,據傳所印不過百余本。至清晚期,藏家能得趙本,已驚書緣匪淺。清末民初,著名藏書家繆荃孫稱小宛堂本價如宋元,其值昂甚,亦可見趙本流傳之罕見。是書半葉十五行三十字,黑口,左右雙邊。
Lot4835
洞庭蕭士 選 湖南主人 評點
綴白裘三集 不分卷
明晚期刻本
1函1冊附資料1冊
14×22 cm
著錄:
1、舶載書目。
2、《冊府千華——民間珍貴典籍收藏展圖錄》,國家圖書館出版社,2015年,第254-258頁。
3、黃婉儀,《洞庭蕭士編﹤綴白裘三集﹥考述》,戲曲研究(第一〇五輯),文化藝術出版社,2018年,第160-185頁。
鈐印:李希海、李希海珍藏善本、夢韓、嘉趣簃、嘉趣簃李希海藏書印
是書系明代戲曲選本,與傳世以“綴白裘”冠名之書皆不同。《綴白裘》系“取百狐之腋,聚而成裘”之意,明代中期以來,戲曲選本眾多,名家皆以各自標準去取,均冠以“綴白裘”之名。